(这篇文章基本上摘录自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以前公司内部SQC训练的教材,但加入了个人的解释与看法,而且原文似乎是直接从日文直接翻译过来,感觉有点生硬)
所谓【制程能力】就是「制程」在固定生产条件并在稳定管制下的产品生产品质(quality)能力,所以「制程能力」应该至少先包含下列两个要项:
-
一个制造工程的能力是由许多因素所组成的,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包含原材料(Material)、机器(Machine)、设备(Equipment)、作业方法(Method)、作业者的技能(Man)、检验设备(Measurement Equipment)、检验方法、检验检查的技能…等因素,这许多因素里的任何变化都或多或少可以影响到其制程能力,所以要讨论制程能力前,必须要先固定这些可能影响制程能力的所有因素。因此必须制定所谓的标准作业程序(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让制程中的所有步骤都标准化下来,甚至是材料在每个环节的添加量也都必须要明确的被规定下来。
-
当以上所有因素都加以标准化并确实执行,且该制程的测定值都在稳定的管制状态下之后,这时的制程能力才可称之为该制程的工程能力。另外,制程能力通常都需要透过量测来衡量其优劣,所以必须要把制程中的步骤量化,比如说印刷的制程就可以量化成压力、速度、温度、印刷位置…等数值,而且这些数值都是可以用数值来量测及管控的。
了解【制程能力】后可以做什么?
当我们透过上述两项条件所算出的制程能力,通常可以让我们了解在某种组合下的某个工程所可能达到的制程能力,甚至进而可以作到下列的用途:
- 提供资料以利新产品的设计或现有产品的品质改善。
- 验收一项全新或经过修理后设备的制程能力是否可以允收。
-
帮助我们选择不同的原材料、任用新的操作人员或採用新的作业方法。
-
对一生产批调整各项生产因素作成实验计画,挑选出最佳的制程参数组合。
-
当制程能力超过规格容许差时,可设定一适当的中心值,使其能最经济生产。
不过在大部分的生产过程中,各制程往往会随生产因素的变动而造成品质变异,以致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制程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制程的品质作管控量测,并加以评价。
而一般我们会採用管制图或是Cpk管制等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延伸阅读:
六个标准差的实例探讨
六个标准差之我见 (six sigma)
制程能力改善步骤流程图
标准差与常态分佈的关系(six sigma)
关于统计制程SPC:
制程能力介绍─制程能力的三种表示法
制程能力介绍 ─ Cp之制程能力解释
制程能力介绍 ─ Ck之制程能力解释
制程能力介绍 ─ Cpk之制程能力解释
贊助商广告

PayPal
欧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