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种问题最好是从源头解决,也就是在qualify替代料时就必须连包装的极性都列入审核。如果是短期的就请产线注意,如果是长期的一定要用系统来卡。
另外一个作法就是做成不同的料号,但是这也非常麻烦。
请问工厂端要如何判别因不同替代料号而选择相对应的上线程式?又或者只能以建立不同成品或半成品料号做区分?谢谢
]]>hsing,
我只能说每间公司对2nd-source的处理都会有些差异,在我以前的公司2nd-source的确是由採购发起,因为价格权在採购的手上,砍了架对工程师一点performance都没有。
我在猜你们公司将2nd-source放在制程,就是从工程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採购。你的case来说,既然你们的採购有意见,就趁机把採购拉下水,该採购谈的事情就让他们去谈,工程师管价格就很容易拿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