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应

  1. Cody0918
    2016/07/14

    不过,台湾”重视”研发的佔比不多。通常制造业大厂看到都是非专业管理专业人士,根本无助于研发品质及创新思维。
    我本身是代理商,为何外商的产品都可以把价钱定位偏高及不给议价,这也是可以让大家思考的一点,是不是因为对自家产品相当有信心,并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且外商看起来相当重视他们的专业人士。

    Reply

    • 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2016/07/14

      Cody,
      做品牌都是要花钱的,眼光不够远底子不过深的还可能「鎩羽而归」,敢尝试的人本来就不多。
      在说台湾岛国思维,市场太小,眼光也不过远,野心更不过大,资金也不足,实在难成气候,这也是为何很多厂商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偶而有一两个冒出头的,不是被国外的打手打趴,要不然就是过没几年就自己玩死。

      Reply

  2. Eagle
    2016/07/13

    其实只要是上市柜公司
    财报都可以在公开资讯网站查得
    以半导体龙头台积电为例
    去年总研发费用虽高达655.4亿
    亦仅佔了总营收8%而已
    熊大身处的公司愿意用如此大的开销支撑研发
    实属难能可贵
    开案过多的部分,应该是各家公司都会有的问题
    看到可能赚钱的机会,一头热钻进去是商人的特质
    底下的工程师,自然得就多担待多配合了

    Reply

  3. Eagle
    2016/07/13

    以台湾制造业一般情况来说,裁员对改善财报的影响极为有限
    因为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产业普遍研发支出均小于营收的5%以下
    意即把研发及工程人员全部裁撤,也仅能提升5%的净利率
    最有效的改善方式还是cost down,特别是提升议价能力这块
    议价的好处是可以跳过设计变更,就能直接拉低成本
    鸿海成为制造业龙头,也是因为掌握了垂直整合和经济规模
    用极强的议价能力创造净利率
    然规模不大的小公司议价能力很差
    最佳的存活方式就是走量小高毛利的利基市场
    也因为裁员实务上无法有效改善财报
    所以通常是大量掉单的公司才会有裁员的新闻上电视
    因为公司也无计可施
    以人资汰弱留强的角度常态性资遣员工或许是合理
    但砍掉对业务熟悉多年的熟手换新手
    学习曲线过程造成的错误是否会对专案增加不可控的风险?
    除非公司教育训练作得很扎实
    否则常态裁员我想是弊多于利的

    Reply

    • 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2016/07/13

      Eagle,
      台湾的研发只有5%!真的好少,我们公司的研发佔了20%耶!所以财报不佳就先裁员,其实应该重新检验专案才对,因为开了太多案子,也不知道哪个会成功!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返回顶部
行动 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