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P是【Work In Process】的缩写,也就是「在制品」的意思。而「在制品」基本上指的就是还在加工中尚未完成的半成品(Semi-Finished Goods) 。
一般的电子厂只要开始备料(Kitting)就可以算是「在制品」了,当产品全部组装完成、封箱、通过OOB(Out Of Box)或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检验合格入库后就可以称为成品(FGI, Finished Good Inventory)。
之所以要把在制品(WIP)、成品(FGI)与半成品分得这么清楚的原因之一是FGI在某些公司的财计项目里是可以算做库存的,可以让财报比较好看。
(关于这个论点需要修正,正常的财报上不论FGI或WIP都应该归为库存项目,这也是正常的作法,但有些公司会把FGI做出口,经过海关后先运到出货仓,有点假出货的意思!当然这纯粹是作弊的方法)
另外一个原因是方便管理者对工厂流程及产品交期的掌握,这在物料的管控上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还有,就是当有ECO下来或是工程师在写ECO判断旧材料的处置时可以有所依据,也才能评估可能会花多少钱来执行这份ECO。
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的区别
制造工厂内的产品,会依照其完成的程度,而区分为成品、半成品与在制品。
-
成品(FGI, Finished Good Inventory)是指在本工厂内已完成生产全部程序,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库手续,可供销售出货的产品。按照设计或合约规定需要有附件、配件的产品,必须待附件与配件装备齐全后才能转为成品。
原则上就是客户拿到产品的样子包含包装。 -
半成品(Semi-Finished products, Semi-Finished Goods)是指在本工厂已经局部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半成品库手续或者可以转入后续制程(process)继续加工的产品。
比如一些可以单独先加工的部件(Sub-Assembly),例如汽车工业的车门,可以将车窗、把手、电动设备事先装配于车门内的所有部件先组装完成,然后再流到下一个制程工位,或是先存放到半成品仓库中。
如果是整机组装的工厂,像PCA或PCBA就可以算是半成品。
另外,这些半成品通常都可以被当成「备品(Spare parts)」直接卖给客户做为维修之用,因为有些备品可能需要用到设备或治具才能组装在一起,必须在工厂组装,不能单度将原材料(raw material)卖客户做维修。 -
在制品(WIP, Work In Process)是指在本工厂内各个工序上,正在加工的制品,或者是已完成某一工序的加工,尚需在下一工序上继续加工的制品。或者在工厂内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入库的制品。
所以,严格的来说在制品是介于原材料和半成品之间,半成品和半成品之间,以及半成品和成品之间的制品。但广义的解释上「在制品」其实是可以包含「半成品」的。
延伸阅读:
给初学者:BOM表与ECO、ECN、ECR的关系
解释BOM、AML、AVL、MPN三者间的关系
给初学者:SKU(死鸡屋,Stock Keeping Unit)生产什么
名词解释:MOQ(Minimum Order Quantity)最少订购量
贊助商广告


PayPal
欧付宝

协助修正一下,在财报里不论是原料;在制品或制成品都归属于库存。
库存多是不能帮助财务数字变好看的.坏处有二:越高的库存代表积压越多的应付帐款,使得公司的负债比升高;资金周转阻塞。同时库存具有时间风险因子;好比手机不可能库存三年再卖,因为产品生命週期太短掉价太快。称为存货跌价损失。经营层通常会严格控管库存问题;鸿海甚至喊出”要货有货;不要货时零库存”的经营口号!其实说穿了也只是把库存积压给下游供应商承担罢了。高库存,特别是WIP的高库存在投资的角度却值得关注;成品的高库存通常表示销售不佳客户拉货不积极,然而WIP的高库存却间接表示订单能见度和这家公司的营收成长能力。道理很简单,老闆只会在有单的时候才会排入料和生产。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