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ource(第二供应商、替代零件)导入」大多意味着一个零件要有两个以上的供应商,而导入second source的目的不外乎,解决欠缺料、原材料EOL、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谈判筹码、替换不适任供应商、优化产品品质…等。
不过根据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的了解,导入「替代零件」这项工作在大部分公司内似乎都是一项吃力又不讨好的任务,因为这项工作通常都有其急迫与时效性,但是,一个不小心又可能造成产品的品质问题,让公司损失惨重,可是大老闆们却又不是很重视这些工程师在做些什么,应该说大老闆们眼中只看到降价,而选择性忽略了品质与风险。再说,零件降价的所有功劳似乎都被採购部门给拿走了,工程师们做得要死要活,验这个验那个,没有人关心状况,只会关心什么时候有结果,所以「做得好是应该(没有绩效),做不好是活该」就变成这些负责「替代零件」team的痛。
在电子组装工厂待久了就会发现,有些重要零件的交期就是很久很长,尤其是一板一眼的日本零件商,而且其交期(lead-time)及价钱都很硬,比如说多层陶瓷电容(MLCC)、连接器(Connector)的交期从40~80天都有,可是只要一换成台商或陆商,交期及价钱马上就降下来,但是品质也跟着下降。无奈!
(对于大陆那些盗文网站,复制贴上本站文章后,居然还改成自己公司的名字,感到无耻!文章内容部份防止复制编排可能造成您阅读的不便,请见谅!)
在商言商,如果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是该零件的独家供应商,通常表示这颗零件只有我能做,或是我的能力比别人强,做出来的东西硬是比别人好,卖价当然由我说了算,就像「大立光」卖给Apple的镜头,或是早期卖触控面板的「宸鸿」,可是一旦有了别的供应商也可以做出同样规格的零件,有了竞争对手,价钱就会被迫降低,否则就拿不到订单。
另外,有些零件使用「替代料」也是不得不然的事,尤其是一些寿命比较长的产品,经常会发生零件供应商要终产(End Of Life)某个零件,比如说电源管理IC(PMIC)、记忆体IC(DDR)、振盪器(Crystal)…等,而且还没有同规格的零件可用,或是规格相同但零件包装与原本的不一致,这时候就不得不赶快寻找其他零件供应商的零件,或是变更设计来符合新的零件规格。
所以,你说「替代料导入」该不该做?何时做?
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觉得「替代料导入」是不可避免的生产之恶,而且当然应该要去做,只是该如何做才是重点。另外,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也认为「替代料导入」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新产品进入量产前的最后一次试产时,因为:
-
这个时候的产品几乎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在设计上已经不会再做什么大变动。
-
替代料(Second Source)零件可以跟主要零件(Primary Source)获得相同的验证条件,比较不会造成巨大的差异。
-
研发阶段就把替代料验证完毕是最省时省力的,否则后面接手的人不一定可以清楚知道研发时碰到的问题,也不一定了解有哪些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还有,替代料供应商的审核也是一门学问,因为如果选到了一家品质控制有问题的供应商,不但所有替代料的好处没捞到,还可能造成产品的品质问题,甚至影响到出货,日后有空再来谈这一块。供应商除了要审核其品质管控能力之外,还要对其技术能力做评比,就以电路板(PCB)供应商来说好了,有那些供应商可以做到细间距(3mil/3mil, 2mil/2mil)、叠购可以做多少层数、HDI(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能力…等都应该要记录清楚。
当然,就算新产品阶段已经把大部分替代料都做好了,但还是会有漏网之鱼,而且有时候也很难说得准何时厂商会把某颗零件终产,所以后续的替代料要求还是会不时出现,除非我们的产品也终产。
延伸阅读:
制造工厂的MRB会议及塑胶件品质判断
解释BOM、AML、AVL、MPN三者间的关系
2nd source qualification(替代零件承认的步骤)
名词解释:spot market buy & sale(现货市场买卖)
零件商如何打入系统厂成为替代料零件(2nd source)供应商
如何为添加第二供应商(2nd source)降低成本(cost reduction)创造多赢局面
贊助商广告
PayPal
欧付宝
因现在缺货问题严重,採购找寻的替代料可能有极性或包装与尺寸不同的问题,但这会造成SMT 原本纪录的程式part data不同而发生生产问题,
请问工厂端要如何判别因不同替代料号而选择相对应的上线程式?又或者只能以建立不同成品或半成品料号做区分?谢谢
Reply
N,
这种问题最好是从源头解决,也就是在qualify替代料时就必须连包装的极性都列入审核。如果是短期的就请产线注意,如果是长期的一定要用系统来卡。
另外一个作法就是做成不同的料号,但是这也非常麻烦。
Reply
熊大这个问题在我之前的公司会放在制程工程师的kpi里面,costdown专案之类的,通常我会请厂商提供测试样品,然后再装在机台上试run一阵子,主要也是看良率跟寿命外加价格,如果整体下来比较好,再由我们制程工程师提出相关报告引进此产品.
其实我想问的是此部分为何不是由採购进行寻找呢? 採购手上其实也是有相关规格的资料,由他们出面询价或压价不是比较好吗?
(因为之前有遇过,我请厂商做second source让我测试,这部分厂商也明确说,做的东西是特规,所以价格含开模会比较高不给杀价,我也同意了,结果到採购那边被质疑,为何跟厂商谈好价…)
Reply
hsing,
我只能说每间公司对2nd-source的处理都会有些差异,在我以前的公司2nd-source的确是由採购发起,因为价格权在採购的手上,砍了架对工程师一点performance都没有。
我在猜你们公司将2nd-source放在制程,就是从工程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採购。你的case来说,既然你们的採购有意见,就趁机把採购拉下水,该採购谈的事情就让他们去谈,工程师管价格就很容易拿高价。
Reply
熊大您好,
想请教您 ,对于零件承认,如果厂商无法提供文件或保证书,你们都是如何因应?谢谢
Reply
通常来说一般文件,厂商应该都有能力提供,如果提供不出来表示厂商能力有问题。特殊文件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这家厂商有独特的技术,非一定要它不可,提报给主管签核特採,这样贵司就必须承受一定的风险,建议要持续辅导其具备能力。
Reply
原来second source问题不是只有我的中国同事在头疼..
我们状况是SAP系统导向因集团生产线尚未整合,中国生产线(以机械部件为主,电子线后期进入), 当初并未导入second source的功能架构, 导致目前电子生产原料规画控管受影响
Reply
这篇文章要来转给我们负责量产后物料替代承认的工程师看,一定会痛哭流涕,终于有人帮忙说出他的心声了~~
真的是很麻烦的事情,某个替代物料若承认要做完整,万一又是许多机种共用的零件,那要不要都实配验証?重要元件要不要来一次可靠度试验?生管又说这个赶着下单生产,还要配合厂商的交期。但承认还要研发审核,有时候又被退件说漏测哪些项目,一整个痛苦啊~~
虽然熊大提出在量产前提出最好,但不可能,一来无法预知哪些可能停产,二来採购没那么多时间一次确认,三来研发也很难这么配合,四来开发时程常常被上头压着要赶快量产,诸多无奈…
Reply
Seming;
你提到许多大部分公司内都会遇到的问题,基本上就看作不作而已,别的单位不愿意配合,是老闆的问题,所以要找老闆们沟通。零件的停产是可以预估的,大部分的零件供应商都会有自己的零件发展RoadMap,尤其是IC零件,可以知道那些零件可能会停产,使用前就应该问清楚,连接器的供应商大多是你有需求就可以生产,而且大部分的供应商也都会提前告知零件停产的讯息。
Reply
熊大我也认为正式量产前将所有替代料搭配组态表进行试作是重要的,但是有多少机种能确实坚持?另外文中提到的板厂HID能力,应该是敲错了吧?应该是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 (HDI)吧?
Reply
肥喵;
谢谢提醒HDI,「正式量产前将所有替代料搭配组态表进行试作」是个目标,只要有开始就可以一步步朝目标迈进,我们公司从30%到50%,不继塑胶件,还在努力中。
Reply
说的很好!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就是在审核供应商能力的时候要区别他的样品能力和量产能力。样品能力一般是他的技术能力极限,而量产能力代表了他的成熟技术能力,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
此外还需要关注供应商的roadmap是否与自己公司需求一致,以及所选物料是否他的核心产品。这些可能都决定了未来他的供货及品质风险大小。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