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们较常看到的SMT贴片方式都是一个萝蔔一个坑,就是一块地只能有一家透天的平房,不过近来电子零件封装的技术日新月异,再加上尺寸被要求越做越小,所以也常常看到有利用电路载板打上零件后再当成一般SMD零件贴在最后电路板上的设计,如LGA封装就属于这类的技术,另外在零件上面再打上另一颗零件也时有所闻,比较常听到的是BGA零件上头再打上另一颗BGA,俗称为这样的封装技术为PoP(Package on Package),就类似盖大楼,一块地上面可以盖两层楼以上。
如果你还不瞭解何谓SMT的话请先参考【何谓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焊(装)技术?】一文?
不过现在还有一种新的SMT工艺称为CoC(Chip on Chip),既然BGA上面可以打上另一颗BGA,那小电容或小电阻这类Small Chip是否也可以使用SMT机器达到自动「叠焊」的工艺目的呢?
BGA要做PoP工艺通常是来自于BGA零件商的需求,所以BGA封装的正上面会再长出许多焊垫(bump)给另一颗BGA来焊接之用,而且BGA本身就会带有锡球(solder ball),所以SMT机器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调整就可以把PoP的T/P(Top Package)上BGA打到B/P(Bottom Package)下BGA的上方,而且焊接只要调整好回焊炉温,其成功率非常高。
可是一般的小电阻/电容/电感(small chip)上面并没有足够的焊料可以用来焊接两颗小零件,所以如何把锡膏印刷在两颗零件的中间就成了一大难题,不过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真的非常佩服这些工程师~看看下面这张图,到目前为止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还没真正执行过,不过听已经有人这样做还成功了,还蛮有趣的~
CoC (Chip-On-Chip)的目的:
就是做L/C/R零件并联,一般来说电阻跟电阻叠焊并联的机会不大,电容与电容叠焊并联的话可以增加电容值,有些大电容的零件可能太贵或根本买不到,就可以考虑并联电容。零外RC并联或LC并联则有功能上的需求。
CoC这个方法通常是过渡期间的作法,188金宝搏苹果下载 以前的产品里比较常用到CoC的机会经常是板子已经设计完成且生产了一大堆库存,但RD突然发现需要多一颗零件,于是「背娃娃」的情形就出现了,另外也可能是找不到刚好的电容值而使用这种并联的方式~
CoC (Chip-On-Chip)的实行方法:
纯粹考虑使用SMT做自动化焊接,不考虑人工手焊,SMT机器有可能需要改机,可以请SMT厂商修改程式来实现,参考上面的图说,B/C(Bottom Chip)为「下」零件,T/C(Top Chip)为「上」零件,一开始的时候分别在B/C及T/C的焊垫都印上锡膏,将B/C及T/C都给打到电路板上各自的位置,接着是重点,然后用SMT机器的吸嘴把T/C的零件再从电路板上吸取起来并重叠放到B/C的上面,这时候T/C的端点上应该会沾到了一些原本印刷在电路板上的锡膏,就是要用这些锡膏来把B/C与T/C零件焊接在一起,所以重点除了要调整SMT机器的取放程式之外,原本印刷在T/C的锡膏量可能也需要做最佳化调整。
一般来说CoC通常会利用板子上一些non-pop的位置来沾附锡膏,或使用板边的位置,而不需要额外设计预留的焊垫给第二颗零件来上锡。
延伸阅读:
回流焊的温度曲线 Reflow Profile
如何设计加强产品的BGA焊垫强度以防止BGA开裂
把SMD零件改成通孔锡膏(Paste-In-Hole)制程有何差别及影响?
贊助商广告
PayPal
欧付宝
coc 我们是将两个厚模电容 先併在一起点红胶后 再转侧立人工放置 因应电源板有的买不到电容
Reply
layout好要重工也有一定困难度,自己有过这样的经验!驱动IC的限流电阻计算错误,一片模组上有96颗需要重工,共十几万颗要换,有人提到用背娃娃的方式,原本的位置上再加上一颗电阻去并联,后来还是放弃了,焊接风险太大。最后还是每一颗都拆除重新更换正确的阻值。
Reply
hatak;
可以换上正确的阻值当然最好啰!有时候是因为没有刚好的,就是得背娃娃!
Reply
很新颖的思路,开始超越平面布局,向立体布局拓展了。但是不知道这种新颖的加工模式,和选择更小封装的器件(比如0201,甚至01005)比较,哪种的加工难度更大?哪种的风险更大?哪种的收益更大?
Reply
Mr_Reflow;
目前这种CoC的技术看起来不太可能大量产,而比较偏向特殊需求,如高频的线路或是板子已经Layout好需重工的时候。
这种背娃娃的工艺还是有其一定的风险,可能掉件的问题。
Reply